全国第一批“居住权”证明出现了
近日,《武汉市居住权登记操作规范(试行)》施行。当地不仅颁发了首张“居住权”证明,而且此前就已出现首例居住权执行案件。
这起案件极具代表性:
武汉一女士因病去世前立下遗嘱,将其房产赠与弟弟,而丈夫再婚之前仍可居住其中。今年初,这套房子被挂牌出售,丈夫担心影响其居住,向法院申请居住权强制执行。
目前,法院已执行裁定,将该房屋的居住权登记在丈夫名下。
这意味着,这套房产即使能够顺利出售,丈夫的居住权仍然成立。无论是弟弟还是新业主,未经协商,都无法直接赶走居住权人。
拥有这套房子,却无法决定居住权人的去留。这个场面听起来滑稽且诡异,但正是未来“居住权”的常态。
居住权,究竟是什么?
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《民法典》,在物权编中新增了“居住权”。
(图片来源:凤凰网房产)
根据规定,居住权无偿设立,自登记时设立,不得转让、继承。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(有约定的除外),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**的,居住权消灭。
这相当于在房屋所有权之外,新设立“居住权”。不过,居住权只能保障居住权利,没有继承乃至转让的资格。
即便如此,房子只要设立了“居住权”,即使没有房产证,也可长时间乃至终生居住。
新业主即便事后获得不动产证、拿到所有权,也无法改变“居住权”已经存在的现实,没有权利赶走居住权人。
居住权横空出世,影响有多大?
(图片来源:凤凰网房产)
这其中,最关键的当属居住期限。
所以,居住权可以撤销,也可以更改,但有无居住权,房子的价值必将出现明显差异。
第一个场景是离婚财产分配。房产如何分配,往往成为离婚的一大难题。在居住权模式下,离婚后一方可赋予另一方居住权,对方只能居住,不能用于抵押贷款,更不能用于出售,这为离婚财产冲突提供了新的选项。
第二个场景是以房养老。所谓以房养老,是指老人将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,获得养老金直到去世。一些机构以此为名,骗取老人房产,导致老人不知不觉中房产被贱卖,最终赔了房子又失去了住所。
如果在签订“以房养老”协议的同时,保障老人居住权,不到去世,这一权利就一直存在,有生之年谁都无法剥夺,这无疑能让许多金融骗局无处藏身。
(图文转载自网络:http://www.fangdd.com仅供参考)侵删
更多房产咨询请关注我们官网:www.ybgoufang.com 或者 微信小程序/公众号:延边购房网
当地房源高清视频请搜索抖音:延边购房网不动产经济 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新及回复您
感谢您的阅读 下期再见
编辑:夏小躲大兔子